千秋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读书 > 隆万盛世 > 657大阅礼

657大阅礼

657大阅礼 (第1/2页)

有明一代,军礼形式内容丰富,“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禡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类附焉。”
  
  魏广德所说的“大阅礼”,其实在后世就是阅兵仪式。
  
  在明初的洪武、永乐时期,阅兵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种阅兵活动多伴随帝王出师征伐活动同步进行的,注重军事实效性能,但时间、地点、形式等多为“随地而阅”,并不统一。
  
  按照魏广德所看到《明实录》、《明会要》等文档中的记载,自洪武至今,各类“大阅”活动举行了二十余次。
  
  只不过这些大多集中在洪武和永乐朝,特别是永乐中期时,明成祖朱棣曾校阅六师,邀请多国使节观礼,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魏广德想到的自然就是用阅兵展示大明朝的军力,不仅震慑北方草原,也可以传递到东、西洋,让他们不敢轻忽大明国力。
  
  “现戚继光已经在京营多时,听说在他操练下,神机营已经有不小变化。”
  
  魏广德说道这里的时候观察了下隆庆皇帝的表情,发现没什么变化,这才继续说道:“谭纶、戚继光皆是在江南统军作战多年的宿将,正好让他们主持此事,务必让大明重现开国时盛大军威。”
  
  魏广德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两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操练军卒,让他们看起来悍勇无比。
  
  他再想点办法,提高阅兵的观赏性和威慑性,总之,一切都要让人明白,大明朝军事实力很强。
  
  魏广德说完话就看向隆庆皇帝,等待他的答复。
  
  此时的隆庆皇帝也是在思考魏广德的提议,边军出塞是为了向蒙古人展示明军不屈的战力,而大阅是为了向周边展示军威。
  
  大阅啊.
  
  隆庆皇帝虽然没什么大志向,可没大志向不代表他就不想做出点成绩,有点作为,最好青史留名那种。
  
  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成化几朝都搞过大阅,但规模有大有小。
  
  最后一次大阅是在成化十一年,此后九十四年间就再未行过此典。
  
  隆庆皇帝不是个听到大阅就激动的搓手顿足、手舞足蹈的人,魏广德的提议很新奇,看上去也很诱人,可是他现在想的却不是成功后会怎么样,而是想到京营,想到大阅万一出现意外,丢了朝廷的颜面。
  
  好吧,和之前那些成化、弘治那些皇帝不同,隆庆皇帝应该是和正德皇帝类似的人,不是性格,而是对京营的了解。
  
  他可是在京城大街上看到过京营士卒懒惰松懈的人,也知道京营里的实情,因为勋贵和朝廷的原因,京营士卒每月的军饷其实只能拿到三成,而且训练不足,兵员充斥老幼。
  
  大明朝皇帝之所以还愿意让勋贵领京营,主要还是放心。
  
  京营虽不堪用,可好歹他们还知道练一支精兵充场面,算京城内最强的一股战力。
  
  维护皇权,这些兵马也足够了,只要没有外镇兵马干预。
  
  若是把京营交到文官手里,简直不敢想会有什么结果。
  
  良久,隆庆皇帝才迟疑道:“你说的第一条,我先前就说了,没有问题,至于大阅
  
  京营,行吗?”
  
  魏广德闻言微微睁大眼睛,正待开口,就听到隆庆皇帝继续说道。
  
  “京营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指望他们能爆发出什么战力。
  
  若真是要大阅,我看还是从蓟镇和宣大挑选精兵良将参与。
  
  既是大阅,必然有外藩使臣在旁,朕不想让他们看到京营那不堪的样子。”
  
  “陛下多虑了。”
  
  魏广德先前就想说话,可隆庆皇帝继续在说,他自然不敢插话。
  
  这会儿皇帝说完,也该轮到他说了。
  
  “京营的情况,臣当然知道。
  
  既是大阅,自然要重练京营,可不敢让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出来见人。
  
  臣觉得,谭纶既已是兵部侍郎,可让他再兼个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京营军务就理所应当。
  
  赞理军务,本就是主持京营日常训练。
  
  再有既会选兵的戚继光,让他重新筛选京营兵士,将精锐合遍一营做为这次大阅的部队,大阅后保留做为京营作战主力,剩余老弱残兵可放归或者担任京营日常承担的差事。
  
  这样,那支保留的精兵可只专注于作战训练,以后就不再理会杂事,平时以精锐之形象参与各种礼仪活动,若有战事也可以拉得出去。
  
  而且,这事儿暂时还不急,总要给谭大人和戚将军留够练兵的时间不是。”
  
  京营为什么缺乏训练,魏广德心里清楚,许多勋贵把京营当做免费劳动力,把大量京营士卒弄成自己的私奴。
  
  奴役也就算了,还不给钱,而是发朝廷的军饷,还要克扣一笔。
  
  要不是担心人在京师,扣的狠了闹出哗变,只怕京营早就空了。
  
  试想饭都吃不上,谁还肯卖力,更别说卖命了。
  
  按照魏广德的意思,把京营剩余的精锐单独编军,老弱就留给那些京城权贵去用,既能保持朝堂稳定,也能让京营重新恢复一丝战力。
  
  不过这么做,貌似就有点像恢复到正德朝的样子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正德皇帝时期重练的京营,大量充斥抽调的精悍边军士卒。
  
  可以说,正德朝京营的战力,直逼明初的京营是毫不夸张的。
  
  隆庆皇帝想了想为什么那些文官不喜欢正德皇帝做的这一套,他也就释然了。
  
  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可有时候真不是皇帝可以决定一切的。
  
  就像现在,他知道正德皇帝搞的那一套其实可以提高明军战力,可他却很难重新拿起来,因为文官集团不喜欢。
  
  到时候,他们只要卡住户部,就可以让军心涣散。
  
  大明朝廷没钱是朝野共知的事儿,只要把户部的银子散出去,到时候没钱发军饷,他这个皇帝就会被架在火上。
  
  魏广德的提议,或许是文官集团的底限。
  
  不增调班军,而是从京营内部挖掘兵员,这样提升的有限。
  
  或许有人会奇怪,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军队强大,可在大明朝,文官集团还真就不希望明军重现明初的军威。
  
  为何?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土木堡之前,明廷属于文武相制状态,是比较平衡的。
  
  但这个平衡,却是皇帝偏帮文官造成的一种平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快穿之花式撩男 武炼巅峰 穿越火线之生化枪神 劫修传 我的1982 漫威之死亡商人 重生神医有空间 穿成神医小嫡妃 狂神刑天 大时代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