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读书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136章 黄帝纪年 准备典礼

第136章 黄帝纪年 准备典礼

第136章 黄帝纪年 准备典礼 (第1/2页)

苏河在凌云殿,他与官员们讨论称王大典前的一些准备。
  
  他已经决定,称王大典在九月九日举行,距离现在没有多少天了。
  
  他召集所有官员和百姓代表,商议称王前的各项事务。
  
  苏河坐在主位,对着前方的众人说道:
  
  “我已经决定,九月九日举行称王大典,正式对外称王,树立起我们的旗号。
  
  名不正则言不顺。
  
  确立名号,我们要与大明朝,正式争夺天下。”
  
  苏河说完这句话,所有人都站起身,热烈的鼓起掌。
  
  正式称王,又占据一省两府之地,在场的所有人,就能摆脱反贼的称呼。
  
  对于人的心理影响,还有科举对读书人的吸引力,比没称王之前都要强很多。
  
  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影响就这么大。
  
  苏河当然会顺应民意,正式选择称王。
  
  之前地盘太小,称王就是沐猴而冠。
  
  其他势力只把他们当成小毛贼,称王也没有震撼性。
  
  现在地盘足够,已经成为一方诸侯,能正式逐鹿中原。
  
  “大家商议一下,我应该选择称什么王。”
  
  苏河向大家咨询,他心中已经有了几种选择。
  
  教育部侍郎张祐枫站起身说道:“苏统领,自古以来,称王都是依据地名,或是分封的王名。
  
  我们占据汉中,在汉水流域。
  
  我建议称汉王,各个朝代皆已弱亡,唯大汉以强亡。
  
  汉人这个称呼,也一直流传至今。
  
  您称汉王,非常合适。”
  
  太常寺卿宋康年,在张祐枫说完,他站起身说道:“关于我们。
  
  左传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我们这片大地,又被称呼为华夏。
  
  王朝至夏朝而始,也应到华朝而终。
  
  我认为您应该称华王。”
  
  王仲策站起身,提出他的意见。
  
  “苏统领,王朝名我们要慎重考虑。
  
  称什么王,这需要选择一个耳熟能详,又与您性格合适的王。
  
  我们以三秦之地逐鹿中原,我觉得称秦王合适。”
  
  其他人觉得其他选择,没有这三个选择好,都没再提出意见,讨论这三个王名。
  
  苏河觉得这三个都合适,现在称什么王,等到真正统一天下,不意味着王朝的名字与王名相同。
  
  朱元璋占据吴地,称吴王统一天下立大明。
  
  苏河自己更偏向于秦王,他非常崇拜秦始皇。
  
  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没有华夏大地。
  
  也没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状况。
  
  华夏大地,将是几个小国合纵连横战乱不休。
  
  欧洲那里,就是没有出现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到现在都是多个国家分立。
  
  各个国家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语言,没有可能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让华夏大地都用一种文字。
  
  陕西人和广东人,基本没办法用语言正常交流,但可以用文字互相交流。
  
  方言再多,也不影响互相交流,才具有分分合合的可能。
  
  其他官员和百姓的讨论这几个王名,秦王一直占据主流。
  
  苏河看到这个结果,他笑着说道:“那我就听取大家的意见,正式称秦王。”
  
  凌云殿内顿时一静,所有人鞠躬向苏河行礼,道:“拜见秦王殿下。”
  
  “众位爱卿平身,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教育部侍郎张祐枫发言道:“秦王殿下,我觉得应该先确定年号。
  
  您称王之后,要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通常是皇帝行使的权力,但我们情况特殊。
  
  您称王之后,还使用崇祯年号,这有些不太合适。
  
  别人一问现在的纪年,说崇祯四年。
  
  就好像我们还在大明治下,用着崇祯的年号。”
  
  工部尚书张德志起身赞同道:“我觉得张祐枫侍郎说的很好,秦王殿下还没有称帝,但也应该准备年号。
  
  哪怕不准备年号,那也不能用崇祯的年号。
  
  今年的纪年是秦王一年这种,这属于先秦时期的礼制。
  
  那时诸侯王都没有年号,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种都是谥号,死后才封。
  
  当时都是秦王几几年,现在秦王殿下也可以这样使用。”
  
  苏河听到他们讨论年号,他笑了起来。
  
  “关于纪年这个事,我早有准备,并连时间也进行一些修改。”
  
  “田家鹏,你过来给大家讲解黄帝纪年和时间变化。”
  
  苏河准备称王之前,就想到纪年这个事情。
  
  他认为现在使用年号纪年太混乱,用年号纪年。
  
  这在小农时代,社会变革非常缓慢。
  
  大明洪武年间和崇祯年间,整个社会几乎没发生大规模的变化。
  
  依然是小农经济,经济结构不发生变化,社会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苏河却知道,一旦开启工业化。
  
  工业导致社会的变革,那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
  
  再用年号纪年,就非常不合适。
  
  苏河准备采用统一的纪年方法。
  
  他在黄帝纪年和始皇纪年两种选择里,选择了黄帝纪年。
  
  祖庙宣传炎黄信仰,黄帝又是华夏所有人的祖先。
  
  黄帝正式成为华夏共主,也代表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人不能忘本。
  
  田家鹏打开一份资料,他向众人讲解。
  
  “我根据秦王殿下的安排,开始计算黄帝成为华夏共主,到现在的时间。
  
  现在是黄帝纪年4328年,为了方便大家记忆。
  
  黄帝纪年4328年简称开元4328年。
  
  严肃的历史文献和重大场合使用开元4328年。
  
  一般情况下会直接称呼为4328年。
  
  我们华夏文明,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田家鹏介绍完,所有官员和百姓代表都没有反对。
  
  他们能接受黄帝纪年,这样的统一安排,也让记载时间更加简便。
  
  不需要换一个君主,就要重新计算时间。
  
  田家鹏继续讲道:“秦王殿下为了让时间更精确,他决定把每一个时辰,划分成两个小时。
  
  每一个小时六十分钟,每分钟六十秒。
  
  我们会推出新的日冕和计时沙漏。”
  
  苏河确定更精确的时间,主要是为了工业发展。
  
  炼铁和化学反应,都需要记录精确的反应时间。
  
  以前那种几柱香、几息的叫法,没有固定时间,完全凭经验和赢的感觉。
  
  这导致工匠的经验,只能亲自教授给他的徒弟,没有办法通过文字记载后推广。
  
  苏河准备中学教材,他前世知识里,一些避不开的单位,也会逐渐搬运过来。
  
  让苏河修改单位,重新推导一遍各科的公式定理,他没有这个本领。
  
  现在没有研制出钟表,靠着沙漏计时,连续计时准确度不够。
  
  但短时间计时,比估算的经验要准确很多。
  
  时间的细分,对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没有影响,这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秘书处处长钱明义站起身建议道:“苏统领,贵族有勋章表明他们的等级。
  
  我认为军队和官员也应该在某些地方,表明它们的品级。
  
  让人一眼就认出来,这名官员是几品官员,他是属于哪个衙门。
  
  我这里有几套图纸,请秦王殿下和众位官员参考一二。”
  
  这是苏河让钱明义准备给官员和军官,制备统一样式的官服和军服。
  
  要求就是任何人能一眼明确识别,这个人的品级和大概职务。
  
  贵族有勋章别在左胸前,勋章的材质,就能表示这个人的爵位。
  
  爵位高低和官员品级没有强制性要求。
  
  苏河在之前,为了防止爵位和官员等级的地方冲突,就没有规定不同爵位的服装,只用勋章表明等级。
  
  众多官员和百姓代表,他们给钱明义手中的几幅图投票。
  
  他们选出都是最明显的方案。
  
  选出官服的方案。
  
  右臂处绣着图案,代表这些官员的职位。
  
  吏部是毛笔,户部是算盘,工部是尺子,刑部是刀盾,卫生部是红葫芦,教育部是书。
  
  都察院是镜子,大理寺是天平,银行是银币,秘书处是桥梁。
  
  官服颜色随意,根据各个部门的喜好选择。
  
  比如巡捕的衣服,依然没有变化,是蓝色红纹。
  
  官服在右胸前有一块棉布,上面秀着官员所属的部门,绣线的颜色代表着品级。
  
  一品是金色,二品是银色,三品是紫色,四品是红色,五品是黄色,六品是青色,七品是蓝色,八品是深绿色,九品是浅绿色。
  
  军服的颜色统一,依旧是没有经过染色的亚麻原色。
  
  右臂也绣着部队的图案,等级展示和官服一样。
  
  主力陆军是火枪,骑兵是战马,水师是船,炮兵是大炮,后勤兵种是车轮,警卫团是盾牌。
  
  二线部队,屯垦兵团是铁锹、警备军是烽火台、新兵营是军旗。
  
  军队主官、参谋和祝师,他们右胸前都用不同颜色丝线,绣着他们的职务,能让士兵一眼就分辨出来。
  
  官服和军服的选择完毕,今天主要的会议就基本结束。
  
  他们开始讨论称王大典的准备工作。
  
  凌云殿会议很快结束,苏河让王仲策、宋康年、吴栋林三人留下来。
  
  “仲策,王自用已经答应我们,他带着一部分起义军军官,来汉中城参加我的称王大典。
  
  你负责接待他们,这些人表现出任何异常,直接拿下他们。
  
  我会让文景明派祝师和第六师一同行动,收编王自用的军队。”
  
  王仲策回复道:“秦王殿下,我会安排王自用他们。
  
  绝不会让这些人,有机会在汉中城作乱。”
  
  苏河又转头对宋康年交代道:
  
  “宋爱卿,你负责筹备称王大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快穿之花式撩男 武炼巅峰 穿越火线之生化枪神 劫修传 我的1982 漫威之死亡商人 重生神医有空间 穿成神医小嫡妃 狂神刑天 大时代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