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读书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202章 规划人选

第202章 规划人选

第202章 规划人选 (第1/2页)

卢植醒后才发现贾诩正在安静地守候着他醒来,见状他立刻问自己的小儿子,已经十五岁的卢毓道:“为何不叫醒我?”
  
  贾诩闻言连忙说道:“卢公见谅,是我拦着不让叫醒卢公的。”
  
  卢植从躺椅上被卢毓搀扶着起来,邀请贾诩进屋,待到落座之后,他面色和缓地说道:“自老夫患病以来,日渐嗜睡。原本还想要趁着闲暇之时将我毕生所学整理出来,如今却是没这份心力了。”
  
  话虽这么说,但贾诩瞧着卢植的情绪,并未因此而自怨自艾。
  
  贾诩想了想说道:“陛下曾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公之所行,何止万里?而公所行之事迹,后来人闻之,便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了!”
  
  卢植退休后的生活颇为怡然自得,听了贾诩的话,他忍不住笑了笑,果真不愧是贾文和,说话这么好听。
  
  他问道:“文和不在校事部忙碌,今日怎么得空来老夫这里了?”
  
  他很相信自己两个已经出仕的儿子,倒不怀疑贾文和是为了公事来的。
  
  贾诩于是将自己已经离开校事部并即将前往尚书台的事告诉了卢植。
  
  卢直到底见多识广,几句话下来,他就意识到了,贾诩大约是在校事部待的久了,乍一离开,即便有了更好的去处,但心中仍觉得有些迷茫。
  
  其实按照以往的交情来说,贾诩和卢植的关系并不算多亲近。可话说回来,贾诩身在校事部,又和几人关系亲近呢?总不至于在这个时候不找卢植找董卓吧!
  
  发现了问题所在,剩下的就好解决了。
  
  “文和可知老夫当初第一次见你时,有何想法吗?”
  
  “诩不知。”贾诩当然不知道,他记得他被大将军何进征辟入雒阳的时候,卢直就已经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士了,还负责教导太子。
  
  而他那时候也只是一个来自于边地的寻常小军官罢了,放在雒阳,朝天上丢块石头说不定都能砸到一两个。
  
  卢植说道:“听闻你被征辟为太子宫属官,老夫便刻意打听了一下你的消息,毕竟太子宫不宜有奸佞之辈。然后老夫便听说了大将军考校你的故事。知你选择了藏拙,当时我便知道,你年少时一定经历过许多本不应出现的挫折……”
  
  贾诩闻言心中颇为感怀,卢植这话那是说到了他的心里——谁年少时没有一腔热血?想当初他也是被郡中举为孝廉方才入仕,须知凉州武威郡的孝廉名额本就少,那时的他也是一时俊彦。
  
  但他之所以变成后来的模样,原因无他,在三署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机会,而三署之中,从来不缺白发皓首者。再优秀的才能也比不过门庭、财货……
  
  甚至连门庭和财货都靠不住,因为贾诩曾眼睁睁地看着高楼塌了,一夕之间被烧为灰烬。
  
  那时,意识到出身凉州的他在雒阳只怕永无出头之日后,贾诩以病辞去了三署郎官之职。
  
  想到过去……贾诩又想到了现在。
  
  今时不同往日,他蹉跎半生,得遇明主,不趁机一展胸中抱负,反而在此做小儿女状?
  
  念及此处,贾诩当即对着卢植一拜,说道:“多谢卢公开解,诩如今已然明了,这就去尚书台入职,他日再来拜访卢公。”
  
  “去吧!”卢植含笑着摆了摆手,又说道,“老夫年纪大了,就不送了,毓儿,你来代我送一送。”
  
  卢植瞧着贾诩离开的背影,其实,贾诩早就与此前不同了,无论是出谋划策还是承担责任,只是校事校尉的位置特殊,贾诩并未走到台前来,所以他还不太适应自己的改变罢了。
  
  等到卢毓回来,卢植说道:“今日睡够了,准备马车,去康成那里品一品茶……”
  
  “是!”听说要出门,境遇比历史上不知要好上多少的卢毓立刻高兴了起来。
  
  “顺便让康成考校一下你的学问。”
  
  让郑玄考校学问,这种寻常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却一下让笑容从卢毓的脸上转移到了卢植的脸上。
  
  而另一边,离开卢植府上的贾诩作别了卢毓,回到了马车上,心中想着——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他只需要做好他要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话说贾诩来到了尚书台,他毕竟是校事部组织结构搭建的主导者,待了不到一刻钟就发现了问题。
  
  他问荀彧道:“文若,我注意到尚书台六曹之间已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为何在各曹之下的尚书郎们却依旧维持着以前权责不分之状?”
  
  荀彧闻言解释道:“尚书台事务繁多,而且每晚也都需留尚书郎在尚书台中守夜,以备不时之需。是以,尚书郎本来就该有在关键时刻代尚书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此,尚书郎至尚书台中,只需跟着同僚学一段时间,便能掌握相关吏事……将来无论外放为官还是担任尚书,对他们有益无害。”
  
  贾诩想到自己曾经面对过的情况,问道:“文若不担心新人面对繁多的吏事达不到要求吗?”
  
  “不会啊!”荀彧回答道,“这些吏事本就简单,新来的尚书郎便是一时学不会,也至多多费一点时间罢了。”
  
  贾诩正要说一直学不会又如何,话没出口他忽然意识到,尚书台的尚书郎们都是优中选优、万里挑一的贤才,不比他的校事部。
  
  这样的人,但凡不是滥竽充数的,的确能学的很快。
  
  而且,按照荀彧的说法,尚书郎们也的确很有被进一步培养的价值。
  
  但他还是坚持道:“若要提高尚书台的效率,还需进一步将尚书郎之权责清晰,不同尚书郎,可效仿尚书仆射之于令。”
  
  其实在贾诩提起这个问题时荀彧就已经在考虑了,他也意识到贾诩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
  
  可要确定尚书郎的权责,却并不像六曹那样好分,因为尚书郎很多,以岁考为例,难道要让尚书郎们一人单独负责几个州郡吗?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肯定不能单由一个人来完成。
  
  但贾诩却给荀彧提供了一个新的解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快穿之花式撩男 武炼巅峰 穿越火线之生化枪神 劫修传 我的1982 漫威之死亡商人 重生神医有空间 穿成神医小嫡妃 狂神刑天 大时代之巅